移至主要內容區
Mobile Menu Button
附近好湯商家
您有興趣的
優惠訊息
好湯活動
好湯商家

八通關古道

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
  •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
  •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
  •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
  •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
  • ESC鍵離開相簿

西元1874年,日本藉口牡丹社原住民殺害琉球海難漁民,大舉進犯,清政府只得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交涉。事後,沈葆楨力主開山撫番,於是兵分三路,自北、中、南三線開闢道路通達東部。中路由林圯埔(南投竹山)經東埔、八通關,到璞石閣(花蓮玉里),西元1875年,由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軍,歷時十個多月完成,全長265華里(約152公里),即今所稱「八通關古道」。開闢此路的目的,主要是希望廣招中國內地漢人至後山(東部)開墾,以充實全島,防範外國人侵擾,但招墾工作成效不彰,對古道少加利用,軍工維護不繼,於西元1891年緊縮臺政後,撫番政策名存實亡,八通關古道便逐漸荒沒。之後歷經日人治臺理蕃事業、布農族抗日行動等事件,八通關古道訴說著清政府對臺灣經營,見證漢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,也象徵長達十八年連綿不斷的布農族抗日行動的英勇事蹟,歷史也在八通關古道的一草一木中一一浮現。

相關資訊

:::

最近瀏覽

移至頂端